“京城第一高”順利攻破施工技術難題

    銀泰中心主塔樓屬于超高型建筑,要求混凝土能夠泵送至240m高處,由于底板局部厚達8.7m,施工采用超大體積混凝土澆注,而超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是公認的施工技術難題。為了確?;炷翝仓|量,項目部成立了科技攻關小組,在張晉勛博士為首的技術骨干的帶領下,統(tǒng)籌協(xié)調亞泰公司、攪拌站等多家分包單位技術人員力量,并進行多次配比實驗,提出底板混凝土一次整體澆筑的方案。他們從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澆筑方案到保溫養(yǎng)護、測溫監(jiān)控等環(huán)節(jié)都進行了反復研討論證,首先針對可能出現(xiàn)的混凝土質量隱患、水化熱多的問題,采用低熱水泥,并加入適量的外加劑,優(yōu)化配合比;二是針對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冷縫隱患,一方面采取措施延長混凝土初凝時間,另一方面采取快速澆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案;三是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及時覆蓋保溫材料,控制內外溫差;四是運用信息監(jiān)測監(jiān)控技術指導混凝土養(yǎng)護、控溫。另外,銀泰項目部還與清華大學合作,采用了先進的電子自動測溫系統(tǒng)對混凝土內部進行全過程連續(xù)測溫監(jiān)控,使混凝土內外溫差得到有效控制。僅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創(chuàng)新方案一項就為銀泰中心工程降低造價約300萬元。

    作為目前“京城第一高”的大型現(xiàn)代化建筑———“北京銀泰中心”將不久亮相長安街。由城建集團負責施工的銀泰中心工程位于CBD核心區(qū),總建筑面積為36萬平方米,建筑總高度249.9米,主體結構為鋼結構。其超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和自密式混凝土施工技術難題的成功解決,標志著城建集團在相關領域的施工技術水平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由于該工程規(guī)模宏大,科技含量高,施工技術復雜,銀泰中心技術人員刻苦鉆研,注重技術創(chuàng)新和科研攻關。位于群房東側的地下環(huán)形車坡道,是城建集團以往所施工程中為數(shù)不多的汽車坡道建筑形式之一,此結構既為房屋建筑的一部分,又兼有公路立交橋匝道的結構。由于螺旋坡道回旋半徑小(最大回旋半徑14.3米),橫縱坡度大,且上下車道呈剪刀型分部,頻繁變化,坡道每個點的高程都是在變化的,不僅要確保所有計算工作準確無誤,還要保證測設點位置精確,這給測量放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負責施工的城建亞泰公司專門成立了測量組織機構,建立場區(qū)多邊形平面控制網(wǎng),施測前對各高程放樣點進行精確計算,測量精度按四等水準測量,保證點位精確可靠。環(huán)形汽車坡道結構較復雜、計算量較大,尤其是曲線結構的施工放樣與曲線數(shù)據(jù)計算,使用傳統(tǒng)的計算方法根本不能滿足工程需要,為此亞泰公司采用計算機程序計算和CAD模擬成圖應用法進行測量,不但計算精確,而且能快速完成復雜、大量的計算,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北塔樓箱型鋼柱和地下內筒剪力墻采用自密實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施工是施工中遇到的又一難題。它不需要機械振搗,而是依靠自身的重量使混凝土達到密實,且自密實混凝土的流動度高,骨料粒徑小。根據(jù)箱型鋼柱和內筒墻體的實際情況,技術人員就自密實混凝土的生產(chǎn)工藝、動態(tài)性能指標、高拋穩(wěn)定性、密實性進行研究,結合施工要求,確定了各項技術指標,并經(jīng)多次試配試驗,最終確定了自密實混凝土的配合比與所采用主要材料及產(chǎn)地。為保證自密實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現(xiàn)場按1:1的尺寸模擬箱型鋼柱的實際情況,進行模擬試驗澆筑,從而對自密實混凝土的技術性能進行檢驗。通過28天的觀察,混凝土的抗離性能、自密實性能、密實度均滿足要求。

    在施工中,由于自密實混凝土的流動性大,施工人員采用高位拋落無振搗法結合外側輔助敲擊的方法保證柱內的混凝土密實。在地下四層墻體施工過程中,為防止混凝土凝固,造成冷縫,項目部采用“化整為零”的方法,將內筒墻體劃分為五段,用快易收口網(wǎng)在門洞口上方連梁跨中的位置設置施工縫。自密實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為測定柱內混凝土的質量,項目質量管理人員用小錘敲擊鋼柱,通過聲音判斷柱內混凝土的密實度情況,必要時用超聲波探測儀對柱內混凝土進行檢測。通過這一系列合理安排和精心組織,自密實混凝土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wǎng)立場。聯(lián)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wǎng)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wǎng)立場

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1-06 1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