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支持激發(fā)“滿格”活力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要突出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ǎng),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導、熱忱關懷,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一直以來,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簡稱部公路院)始終將科技人才培養(yǎng)擺在突出位置,通過構建梯次完備的人才結構、落實培養(yǎng)資助經費保障、提供重大科技項目平臺、開展學習交流活動等多種方式,厚植科研工作者成長成才的沃土。
在識才愛才敬才用才氛圍的滋養(yǎng)下,一批批優(yōu)秀人才在部公路院嶄露頭角,以昂揚的姿態(tài)、旺盛的活力和卓有成效的業(yè)績,書寫了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的絢麗篇章。
李鵬飛?實驗室中深研現實難題
北京市通州區(qū)部公路院試驗場的一間實驗室內,立著一塊寫滿字的白板?!敖诟鞯睾闈碁暮乐?,我?guī)ьI團隊成員進行成果梳理,總結出了汛期橋梁應急檢查的要點?!迸f橋檢測與加固技術交通行業(y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鵬飛說。
自2014年入職部公路院以來,李鵬飛長期工作在公路橋梁安全保障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一線。得益于良好的實驗條件和濃厚的科研氛圍,他不斷成長,產出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成果,為保障橋梁安全服役、推動公路橋梁養(yǎng)護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試驗場助力應用型研究
“我們是應用型學科,光靠想是想不出來的,需要做實驗。所以我喜歡待在試驗場,這里很安靜,還有實驗需要的各種設備?!崩铢i飛說。
據了解,李鵬飛所在的實驗室擁有大型液壓伺服加載系統(tǒng)、多功能振動臺、200噸疲勞試驗系統(tǒng)等60余臺先進設備,可針對大尺度橋梁結構,開展承載性能分析、檢測與監(jiān)測等方面的技術研究。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現代化的手段被應用到橋梁性能監(jiān)測中,要開展相關研究,就必須有能適應最新實驗需求的場地和設備。為探索公路基礎設施傳感器壽命不足問題的解決路徑,一條長525米的足尺環(huán)道在2022年應運而生。
“這個環(huán)道是公路傳感器性能足尺驗證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1∶1還原了我們平時走的公路,環(huán)道路面下,我們用不同方式布設了40多種傳感器。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開展試驗?!弊咴诃h(huán)道上,李鵬飛顯得很興奮。
據介紹,部公路院在國家撥款的基礎上,專門撥付資金用于該環(huán)道的建設,還積極協調各相關部門,解決施工面臨的用地、人力、配套設施等問題。
基于環(huán)道試驗,李鵬飛團隊提出了不同類型傳感器的高韌性防護方法并研發(fā)了相關裝置,系統(tǒng)建立了集成式公路基礎設施服役性能與健康監(jiān)測傳感指標體系和感知方法,突破了傳感系統(tǒng)的智能自喚醒、自補償和自修正技術,構建了橋梁結構的全方位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體系。
傳幫帶持續(xù)提升專業(yè)能力
入職后沒多久,李鵬飛就得到了一個帶隊開展特大橋檢測的機會。
彼時的李鵬飛雖然專業(yè)技術過關,但項目流程、手續(xù)等方面的事務并不熟悉。“團隊專門調配了一名有經驗的同事協助我,他盡可能多地讓我在前面嘗試,他在后面‘修修補補’。”李鵬飛回憶道,此次項目是檢測評估四川高速公路上的47座特大橋,這些橋分布在四川不同片區(qū),需要不停轉場、不停和各方協調?!皠傞_始是同事協助溝通,大概三個月后我就基本能獨立完成了。”他說。
這次項目涉及橋型多,在推進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各類問題,但不管何時、有何疑惑,只要李鵬飛請教,就一定能夠得到院里專家前輩的解答。也就是這一年,他把幾乎所有特大橋橋型都摸索了一遍,為他后續(xù)開展研究奠定了基礎。
“現在我?guī)贻p團隊成員和學生也像從前團隊前輩帶我一樣,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到現場和牽頭做項目的機會,我也隨時準備為他們答疑解惑、為他們‘兜底’?!崩铢i飛說。
正是在這樣注重傳幫帶的良好環(huán)境下,李鵬飛不斷產出創(chuàng)新成果,他研究推出公路橋梁檢查評定、性能監(jiān)測和搶通保通技術體系、方法及裝備,攻克公路橋梁預防性養(yǎng)護時機、有效預應力檢測等技術難題,為公路橋梁安全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楊秀軍?重大工程中創(chuàng)造領先技術
在部公路院所屬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設計院)機電分院總工程師楊秀軍的書架上,整齊擺放著一排排公路隧道領域的中外文文獻,這是他參與項目工程時攻克難題的靈感來源,也是他深耕公路隧道機電領域近20年留下的財富。
在設計院,楊秀軍借助各類工程項目和學習交流平臺,積累了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工程經驗,攻克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為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大婁山隧道群等國家重點交通工程項目建設貢獻了科技力量。
接觸前沿信息?了解基層痛點
能接觸到行業(yè)頂尖的專家,是楊秀軍認為在部公路院工作的一大幸事。
入職后楊秀軍參與的第一個項目是湖南巖門界隧道防災體系的研究。這個工程涉及通風、消防、供配電等多個方面,對當時的他來說挑戰(zhàn)較大。顏靜儀等多位資深專家的悉心指導,為他一點點掃去障礙,也讓他積累了寶貴經驗。
“遇到難題時,前輩會讓我先思考,再有針對性地給我指導。到項目關鍵節(jié)點,前輩會組織集中討論,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提升了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我之后參與項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楊秀軍說。
部公路院開展的各類培訓班和學習進修,也為楊秀軍提供了接觸行業(yè)泰斗的機會。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楊秀軍在公共安全行業(yè)領軍人物鐘茂華的帶領下,了解了國內外公共安全領域的最新發(fā)展成果,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極大啟發(fā)。
交流學習的平臺遠不止于此。
赴瑞典、丹麥對厄勒海峽通道進行考察,讓楊秀軍積累了水下隧道運營管理、災害預防方面的技術和經驗,為他參與港珠澳大橋項目提供了有益參考。
參與交通運輸部項目審查,深入甘肅等地了解行業(yè)訴求,收集一手資料,為楊秀軍編制相關標準規(guī)范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部公路院,既能接觸到最前沿的信息,又能了解最基層的痛點,為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楊秀軍說。
啃下重點工程創(chuàng)新“硬骨頭”
進入設計院后,讓楊秀軍得到最多鍛煉的,莫過于港珠澳大橋交通工程設計項目。
“我是這一項目通風及消防系統(tǒng)的分項負責人和科研負責人。當時國內外沒有深埋特長沉管隧道的先例,也沒有技術規(guī)范提供指導,幾乎是零基礎開始進行技術攻關,難度很大?!睏钚丬娬f。
為給項目建設盡可能多地找到參考,他和團隊對上海崇明島、青島膠州灣、廈門翔安等地的水下隧道進行了大量實地調研,同時廣泛查閱國外資料,為技術設計尋找理論支撐?!澳菚r僅外文文獻就讀了整整一箱,積累了不少新知識,也提升了外文閱讀能力。在蘇權科、陳紹章等知名專家的指導下,系統(tǒng)思維也得到了鍛煉。”楊秀軍說。
為啃下項目“硬骨頭”,創(chuàng)新成果接連涌現。港珠澳大橋項目中,首次引入國際道路協會的標準進行通風設計,首次建立沉管隧道多孔側向集中排煙系統(tǒng)的技術標準及設計方法,首次設計開發(fā)了特長海底沉管隧道聯動救援系統(tǒng)……一個個新方法新技術,都是楊秀軍成長的勛章。
港珠澳大橋項目結束后不久,楊秀軍又投身到深中通道的建設中。面對超寬斷面為隧道通風消防系統(tǒng)設計帶來的新挑戰(zhàn),楊秀軍帶領團隊開創(chuàng)性提出頂部集中排煙技術,解決了超寬斷面沉管隧道排煙效率低的難題。
“能有國家級重點工程這樣的前沿平臺,讓我以高標準進行科研訓練,產出行業(yè)領先的技術成果,是我的幸運。”楊秀軍說。
許斌?“接地氣”的研究服務行業(yè)發(fā)展
8月,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的宣會高速公路創(chuàng)優(yōu)咨詢項目現場,部公路院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公路高科)科技開發(fā)與咨詢部部長許斌正與項目組成員在施工路段上調研。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是許斌一直以來秉持的工作原則?!拔蚁M馨芽蒲谐晒涞貞?,真正服務行業(yè)、服務社會?!痹S斌說。部公路院及公路高科提供的項目及平臺資源,為他開展“接地氣”的研究創(chuàng)造了絕佳機會。
一點一點反復試驗
“部公路院及公路高科有很多實踐應用方面的課題和項目,與我的工作愿景和興趣十分相符,所以博士畢業(yè)后我選擇了到這里工作?!痹S斌回憶道。
入職后,許斌致力于特種路面鋪裝新材料與新技術的開發(fā),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低影響開發(fā)海綿城市透水鋪裝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北方寒冷地區(qū)的耐久性透水路面應用技術研究”等系列科研項目,進一步深化了博士期間就在進行的高性能路面材料相關研究,并于2023年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元共混體系下高黏改性瀝青老化行為與靶向施控研究”。
“基于河北省交通科技項目,我們專門針對北方寒冷天氣下透水路面的耐久性進行了研究,結合氣候特點和透水路面材料特性,探索適用于北方地區(qū)的透水路面成套技術?!痹S斌介紹。
這一項目實施過程中,部公路院及公路高科的支持無處不在。配套資金、試驗設備、試驗平臺以及研究團隊等,都為許斌的研究增添了強有力的助力。
“我們在試驗路上一點一點嘗試新型材料試鋪的畫面至今記憶猶新。自己動手去做、去嘗試,才能對研究對象有切實的感知,研究思路才能更清晰?!痹S斌說。
在反復的試驗和調整中,許斌和團隊研制出了透水路面專用改性瀝青,提出了一種可承載的全透水路面結構并研發(fā)了相關建養(yǎng)材料,目前,研究成果已在12萬余平方米路面上實際應用。
技術咨詢磨煉硬功夫
為工程項目提供技術咨詢服務,是許斌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他成長的重要渠道。
“技術咨詢與做單純的科研課題不同,它需要直接解決實際的工程問題,需要面對專家、業(yè)主等從不同角度提出的疑問,經常會面對很大的壓力。”許斌說。
在開展雄安新區(qū)京德、榮烏新線高速公路“永久路面結構與材料一體化設計”的技術支持工作時,他就經歷了一段背負巨大壓力的日子。
“工程推進過程中,方案要經歷無數次的驗證和調整。有時一個指標在前期試驗和理論分析中通過了論證,在實際生產中又出現問題,又需要一點一點倒回去重新進行驗證?!痹S斌說。
無數次的試驗為方案制定提供了支撐,也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新思維。許斌所在團隊創(chuàng)造性提出基于高摻量膠粉瀝青材料的長壽命路面技術,并成功應用于京德、榮烏新線150余公里的高速公路路面,有效助力雄安新區(qū)交通強國試點建設。
該項目為許斌積累了長壽命路面技術相關經驗,也提升了他的抗壓能力。如今正在進行的云南省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磷石膏固體廢棄物路用關鍵技術裝備研發(fā)”中,許斌承擔了類似工作,但遇到的技術問題、面對的各方壓力,對他來說已是“小菜一碟”。
“參與這些真正落到實處的項目最能鍛煉人,也讓我很有成就感。未來我走在這些道路上,也可以自豪地向別人介紹:‘你看,這條路是我參與建設的’。”許斌笑言。
張盼盼?跨專業(yè)科研拓寬成長“舞臺”
部公路院基礎研究創(chuàng)新中心“青藏高原韌性交通基礎設施攻關團隊”(簡稱團隊)的工作室里,掛著一張團隊成員在青海省瑪多縣的合影?!澳鞘?022年1月,我們通過試驗找到了能在負溫條件下正常水化硬化的混凝土材料?!被A研究創(chuàng)新中心助理研究員張盼盼回憶道。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要從事巖土工程等結構學領域相關研究的張盼盼,在進入團隊后,又學習積累了道路工程、橋梁工程、材料學等專業(yè)領域的知識。在一個個需要學科交叉的研究項目中,她增強了跨專業(yè)科研的能力,也收獲了滿滿的成果。
適時調崗豐富知識背景
“畢業(yè)后剛到部公路院時,我在交通公路工程研究中心(現道路研究中心)工作。2019年,我對未來發(fā)展產生了迷茫,院里給予了我一個調整崗位的機會,幫我很好地度過了迷茫期,也為我進入現在的團隊奠定了基礎。”張盼盼說。
進入團隊后,張盼盼參與了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科技項目、新建川藏鐵路配套工程科技項目等,對道路基礎設施低溫建造與施工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
為找到能使水泥在恒負溫條件下保持良好水化硬化性能的材料,張盼盼和團隊成員在海拔4300米的凍土試驗基地開展測試,設計優(yōu)選出性能良好的負溫外加劑,為新型水泥在高寒高海拔持續(xù)負溫條件下的實際應用打下基礎。
“試驗過程很漫長,我們需要一點點嘗試每種可能有效的材料。由于材料學方面的知識相對欠缺,剛開始時我遇到了不少阻力。但團隊成員給了我很多幫助,不僅教給我材料學的專業(yè)知識,也啟發(fā)了我的研究思路。”張盼盼說。
此次研究讓張盼盼深入了解了各種路面材料的性能特點,也讓她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提升。在后續(xù)開展的新項目中,她創(chuàng)新性提出可負溫水化的水泥乳化瀝青噴射混凝土材料,研發(fā)了適用于高原隧道施工的簡易裝備,為解決高原地區(qū)噴射混凝土回彈率大、混凝土抗?jié)B性差等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前沿研究創(chuàng)造成長機遇
近年來,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成為了交通運輸行業(yè)關注的重點。張盼盼針對該領域開展了大量研究,其中讓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參與了部公路院交通強國試點項目“公路數字化技術及基礎平臺研發(fā)與推廣應用”的研究工作。
這一項目中,張盼盼和另一名團隊成員共同主導梳理了設計、施工、運營養(yǎng)護等不同階段的公路數字化對象清單和指標體系,針對性提出了其數字化表達方法,明確了公路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技術實現路徑。
“數字化技術的研究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在梳理大量國內外相關文獻和標準規(guī)范后,我對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的研究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技術難點有了全面了解?!睆埮闻握f。
依托多學科專業(yè)知識的積累,張盼盼在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的“舞臺”上大展身手??仗斓匾惑w的公路信息快速采集、公路點云數據的智能分類與幾何特征自動化提取等關鍵技術被一一攻克,道路基礎設施點云智能處理軟件、公路建設與養(yǎng)護一體化管理平臺等技術成果不斷產出并推廣應用。
2023年5月,在部公路院舉辦的青年才俊科技創(chuàng)新沙龍活動上,張盼盼分享了她關于道路基礎設施數字化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的思考,并與其他專業(yè)的科研人員進行交流。
“接觸新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很有意思,在學科交叉的背景下,我的‘舞臺’一定能越來越大?!睆埮闻螘诚?。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