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菱苦土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生產氯氧鎂水泥與建材制品用菱苦土的分級、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產品質量證明書、包裝、運輸與貯存等。本標準適用于由菱鎂礦(MgCO3)經輕燒、粉磨而成的菱苦土粉末。 2引用標準 GB 176水泥化學分析方法 GB 177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 GB 178水泥強度試驗用標準砂 GB 1345水泥細度檢驗方法(80μm篩析法) GB 1346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 GB 2419水泥辜負砂流動度測定方法 GB 3350.5水泥物理檢驗儀器膠砂試模 GB 3350.7水泥物理檢驗儀器標準篩 3分級按菱苦土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能將產品分為優(yōu)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見表1和表2。 4技術要求 4.1外觀質量在同一批量的菱苦土中,應具有一樣的顏色,不允許有雜質和結塊的現(xiàn)象。 4.2化學組成化學組成必須滿足表1的要求。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級別優(yōu)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鎂(MgO),%不小于 80 75 70游離氧化鈣(CaO),%不大于 2 2 2燒失量,%不大于 8 10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物理性能細度、凝結時間、強度和安定性應符合表2要求。表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結時間細度抗折強度,MPa抗壓強度,MPa (0.08mm)不低于不低于等級初凝終凝安定性方孔篩篩余 min h %不小于不大于不大于 1d 3d 1d 3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優(yōu)等品 40 7合格 15 5.0 7.0 25.0 30.0 (A)一等品 40 7合格 15 4.0 6.0 20.0 25.0 (B)合格品 40 7合格 20 3.0 5.0 15.0 20.0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試驗方法 5.1外觀質量用目測菱苦土顏色和結塊情況。 5.2氧化鎂酸溶法制樣,分析方法見附錄B。 5.3游離氧化鈣按GB 176中3.14條規(guī)定進行。 5.4燒失量按GB 176中3.13條規(guī)定進行。 5.5細度按GB 1345中水篩法進行。 5.6膠砂強度 5.6.1膠砂流動度膠砂流動度的測定是為了確定氯氧鎂水泥中氯化鎂溶液和菱苦土的比值N。 5.6.1.1膠砂制備一次試驗稱取的材料及數量如下:菱苦土 280g標準砂 840g氯化鎂溶液按估計量加入注:氯化鎂溶液比重為1.2,質量要求見附錄A。 5.6.1.2流動度的測定按GB 2419進行。當其擴展值達120~135mm時,此時膠砂中氯化鎂溶液和菱苦土的質量比即為N。 5.6.2試體的制備 5.6.2.1配比每成型三條試體需稱量的材料及用量如下:菱苦土 480g標準砂 1440g氯化鎂溶液 480×N(g) 5.6.2.2試體成型按GB 177進行,成型40mm×40mm×16mm試體二組。 5.6.2.3試體養(yǎng)護在溫度20±3℃,相對溫度70±5%的條件下養(yǎng)護1天后脫模。并在此條件下繼續(xù)養(yǎng)護。 5.6.3測定步驟按GB 177測定1天、3天抗折、抗壓強度。 5.7凝結時間和安定性 5.7.1配比菱苦土 500g氯化鎂溶液 500×N(g) 5.7.2養(yǎng)護成型和養(yǎng)護均在溫度20±3℃,相對濕度70±5%條件下進行。 5.7.3測定步驟按GB 1346制備氯氧鎂水泥凈漿漿體,并測定凝結時間,用試餅法測定安定性(1天脫模,養(yǎng)護3天后用肉眼觀察無裂紋,用直尺檢測無彎曲則安定性合格)。 6檢驗規(guī)則 6.1檢驗分類 6.1.1出廠檢驗外觀質量、化學組成、細度、凝結時間、安定性、強度。 6.1.2型式檢驗外觀質量、化學組成、細度、凝結時間、安定性、強度。 6.2批量、取樣與判定 6.2.1出廠檢驗 6.2.1.1批量:同一等級的產品以100t為一批量,不足100t而超過40t時,也作為一個批量。 6.2.1.2取樣:每一批量中隨機抽取20袋,每袋取0.5kg共取樣10kg。將試樣充分混合,分成二份,一份進行檢驗;另一份則密封保存3個月,以備產品質量有爭議時,提交質量監(jiān)督檢驗機構進行復驗。 6.2.1.3判定:試驗按本標準第5章進行,觀察每袋中取出試樣的顏色是否一致,有無結塊現(xiàn)象。試驗結果符合本標準第4章相應等級時,判定為該等級。若一項技術指標不合格時,加倍取樣進行試驗,若仍有一項技術指標不合格時,則判為不合格。 6.2.2型式檢驗 6.2.2.1當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 a.新礦區(qū)投產及生產工藝有重大改變時; b.長期停產后,恢復生產; c.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檢驗有較大差異; d.正常生產情況下,每一年進行一次; e.國家質量監(jiān)督機構提出要求時。 6.2.2.2型式檢驗取樣、試驗和判定按6.2.1進行。 7產品質量證明書、包裝、運輸和貯存 7.1產品質量證明書產品出廠時應向用戶提供產品質量證明書,其內容如下: a.產品名稱; b.標準編號; c.批量編號; d.等級; e.數量; f.試驗結果; g.注冊商標; h.生產廠名; i.出廠日期。 7.2包裝應用內塑料袋和外編織袋的雙層包裝或用涂塑編織袋包裝,以防止菱苦土受潮,每包凈重40±0.8kg或50±1kg,并在包裝袋上注明等級、重量、包裝日期、生產廠名。 7.3運輸運輸中應采取防潮措施,搬運中不應拋仍。 7.4貯存應按產品等級、產地分別堆放,不得相到混雜,且堆放場地必須具備防潮、防雨的條件。貯存期自出廠日期開始計,不能超過6個月。附錄 A原材料質量要求 (補充件)表A1水氯鎂石的質量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項目六水氯化鎂氧化鈣氧化鈉+氧化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標,%>94<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錄 B菱苦土化學分析 (補充件) B1試劑(配制和標定參照GB 176有關條款) a.鹽酸(1∶1); b.三乙醇胺(1∶1); c. 20%氫氧化鉀溶液; d. 0.015mol/L(EDTA)標準溶液; e.氫氧化銨-氯化銨緩沖溶液(pH=10); f.甲基百里得酚藍指示劑; g.酸性鉻藍K-萘酚綠B指示劑。 B2分析步驟 B2.1試樣制備準確稱取約0.4g試樣,置于400mL燒杯中,加入70~80mL鹽酸(1∶1),在普通電爐上加熱煮沸使試樣充分分解,取下靜置片刻,以快速濾紙過濾,熱水洗滌燒杯2~3次,濾紙5~6次,濾液及洗液收集于250mL容量瓶中,將溶液冷卻至室溫,用水稀釋至標線,搖勻。 B2.2氧化鈣的測定吸取25mL燒杯中,用水稀釋至約350mL。加0.5~1mL三乙醇胺(1∶1)及適量的甲基百里香酚藍指示劑,在攪拌下滴加20%氫氧化鉀溶液至出現(xiàn)穩(wěn)定的藍色后,再過量4~5mL,立刻用0.015mol/L EDTA標準溶液滴定至藍色消失(呈無色或淡灰色)。氧化鈣的百分含量X,按式(B1)計算: TCaOV·×10 X=---------------×100……………………………………(B1) G×1 000式中:TCaO——每毫升EDTA標準溶液相當于氧化鈣的毫克數; V1——滴定時消耗EDTA標準溶液的體積,mL; G——試樣質量,g; 10——全部試樣溶液與所分取試樣溶液的體積比。 B2.3氧化鎂的測定吸取25mL試樣溶液放入400mL燒杯中,用水稀釋至約250mL。加0.5~1mL三乙醇胺(1∶1),攪拌,然后加入20mL氫氧化銨-氯化銨緩沖溶液(pH=10)及適量的酸性鉻藍K-萘酚綠B(1∶2 .5)混合指示劑,以0.015mol/L EDTA標準溶液滴定,近終點時應緩慢滴定至純藍色。氧化鎂的百分含量X1按式(B2)計算: TMgO(V2-V1)×10 X1=-----------------×100……………………………(B2) G×1 000式中:TMgO——每毫升EDTA標準溶液相當于氧化鎂的毫克數; V2——滴定鈣鎂合量消耗EDTA標準溶液的體積,mL; V1——滴定鈣時消耗EDTA標準溶液的體積,mL; G——試樣質量,g; 10——全部試樣溶液與所分取試樣溶液的體積比。 _________________附加說明:本標準由國家建筑材料工業(yè)局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負責起草。本標準委托國家建筑材料工業(yè)局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負責解釋。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穎、余學飛、郭昌奎。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lián)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1-06 1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