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長沙混凝土結構強度不合格事件雜談

混凝土和UHPC · 2019-11-22 15:42 留言

  1、編一個荒唐的故事

  某食堂同一時期給100個食客出售了100份米飯,其中10個食客買回后隨意往米飯中摻水,將米飯變成稀飯沒有吃飽。被曝光后,主管部門、新聞媒體、吃瓜群眾紛紛指責食堂出售了劣質米飯,進而食堂被立案調查。于是食堂分包經營、大米質量不佳、蒸飯過程控制不完善等等問題都不斷地被分析、暴露出來,更加坐實了食堂罪責。為了避免再次發(fā)生米飯變稀飯事件,全國各地又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食堂大檢查。請問食堂存在的問題與該事件有因果關系嗎?誰是真正的元兇?究竟該調查處理誰?如何才能真正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而如此荒唐的類似故事,在混凝土行業(yè)早已司空見慣,經常上演。

  2、普及一個專業(yè)常識

  混凝土結構強度合格與否取決于混凝土材料交貨強度和混凝土澆筑、振搗及養(yǎng)護等施工過程。正常情況下,如果混凝土材料交貨強度不合格,混凝土結構強度一定不合格;如果混凝土材料交貨強度合格,混凝土結構強度有可能合格,也有可能不合格,取決于施工過程是否符合標準規(guī)范。施工過程不可能額外提高混凝土結構強度,但一定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結構強度。因此國家標準規(guī)定,判定混凝土材料交貨強度是否合格的依據是,混凝土交貨檢驗標準養(yǎng)護試塊強度,而決不能是混凝土結構強度以及同條件養(yǎng)護試塊強度。即供應商只能對混凝土材料交貨強度負責;施工單位要對混凝土結構強度負責。當結構強度不合格時,可以首先調查材料交貨強度是否真實、合格,如果材料交貨強度沒問題,就基本可以排除混凝土供應商的責任,應重點轉向調查施工過程是否符合標準規(guī)范。只有當材料交貨強度不合格時,才需要調查混凝土供應商。這才是正確的邏輯關系、調查程序。否則只能越查越亂,牽強附會,傷及無辜,放走真兇。

  3、理清一個基本事實

  按照長沙住建局兩次通報的情況可以確認,同一時期共有59個項目使用了該供應商的混凝土,至今只有2個項目混凝土結構強度不達標,5個項目混凝土結構強度尚在檢測中,其余52個混凝土結構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就項目數而言,合格率已接近90%。另外就出事項目C35混凝土而言,只是抽檢部分構件中最低實體強度是17.6MPa,大部分構件實體強度大于20MPa,也有部分構件實體強度接近30MPa,絕不是整體強度都只有17.6MPa(建議長沙住建局公布完整的實體強度檢測報告,以示正聽,不能任由斷章取義、以訛傳訛)。90%的項目合格率、實體強度離散如此之大,恰恰充分說明,導致這2個項目混凝土部分結構強度如此低的主要原因,絕不是混凝土供應商的問題,而是這2個項目施工過程嚴重違反標準規(guī)范的規(guī)定。難道同期所有材料強度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合格的原材料碰巧都只用在這2項目上?

  4、揪出一個真正原兇

  長沙住建局第二次通報稱,專家組初步調查發(fā)現(xiàn)混凝土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未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規(guī)范要求進行質量控制;施工單位違反規(guī)范強制性條文,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有隨意加水現(xiàn)象。不客氣地說,供應商的原因適用于全國大部分混凝土企業(yè),無法證明與事件有直接因果關系,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如果供應商有問題,那52個混凝土結構強度滿足設計要求該如何解釋呢?難道那52項目混凝土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規(guī)范要求進行質量控制了?那52項目施工過程如此神奇嗎,能將不合格的混凝土材料變合格?其實不用做任何調查,真正的業(yè)內人士都明白,真正元兇只有一個——就是施工單位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隨意加水??梢哉f全國大部分混凝土企業(yè)試驗室主任手里都有大量“施工單位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隨意加水”的證據,因為在這方面,混凝土供應商是第一受害者。寫本文時在百度上搜索“混凝土隨意加水”,出現(xiàn)568萬條結果,可見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隨意加水現(xiàn)象有多普遍,在行業(yè)內早已盛行幾十年,愈演愈烈,是公開的秘密和明規(guī)則。類似長沙問題混凝土事件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只是鮮有媒體曝光罷了。元兇找到了,板子卻打在受害者身上,元兇始終逍遙法外,“施工單位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隨意加水”現(xiàn)象盛行也就不足為奇了,類似問題仍將會不斷發(fā)生。

  再次鄭重聲明:本文不否認混凝土供應商有問題,但是本文認為所暴露的供應商問題與這2個項目混凝土結構強度不達標之間沒有直接因果邏輯關系。如果有,請?zhí)峁┯姓f服力的詳實證據。

  5、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實想證明混凝土材料強度是否合格很容易,可以查看交貨檢驗標準養(yǎng)護混凝土試塊強度報告;可調閱混凝土生產計量記錄;可用相同原材料驗證配合比;可以用同期混凝土在其它項目上的強度作為旁證等等,其它問題與此無關。但是想證明“施工單位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隨意加水”卻很難,因為施工過程缺乏有效監(jiān)督、沒有視頻記錄、無法再現(xiàn)、無法溯源、死無對證。而為了人身安全和企業(yè)生存,沒有多少混凝土企業(yè)試驗室主任敢輕易將手中的證據暴露出來。除了隨意加水,還有欠振、漏振、不養(yǎng)護、不抹面、早拆模、早堆載等等行為都會導致混凝土結構強度降低、裂縫頻發(fā),行業(yè)戲稱“建筑工程質量掌握在工人手里”。本人兩年前在專業(yè)期刊上就呼吁,建議國家必須強制推廣混凝土澆筑過程的全程、全方位視頻監(jiān)控,該視頻應作為工程驗收資料永久保存,刻不容緩!遺憾的是沒有得到行業(yè)重視與采納,否則長沙問題混凝土事件或許可以避免。

  6、調查類似問題的一個教訓

  只要混凝土結構強度不合格,建設、監(jiān)理、施工以及主管等所有專業(yè)部門都首先懷疑混凝土材料強度有問題,已成為慣性思維,而忽略了常識。因此長沙問題混凝土事件發(fā)生后,無論是主管部門還是新聞媒體,所有矛頭從一開始就指向混凝土供應商。事實真相尚未查清,就對混凝土供應商立案調查,對法定代表人采取強制措施,將混凝土企業(yè)關停,然后輕而易舉找出一些供應商問題,新聞媒體爭相報道。在輿論壓力下,對全市混凝土企業(yè)再次開展大檢查,全國各地也紛紛開始效仿,仿佛混凝土供應商才是元兇。但調查結論離事實真相卻越來越遠,問題依舊沒有解決。為什么?因為調查從一開始就犯了邏輯錯誤、程序錯誤。

  如果混凝土材料交貨強度合格,從標準和邏輯角度來說,混凝土供應商就沒有問題,就不要再不斷調查混凝土供應商。住建局通報要強調某工程混凝土結構強度不合格,不要報道某供應商混凝土強度不合格,應該轉向重點調查施工環(huán)節(jié),將輿論引導到正確方向。請問混凝土結構強度不合格的2個項目的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是哪家?混凝土工人來自哪里?施工過程有無監(jiān)管?有無監(jiān)理旁站?有無交貨檢驗驗收?該如何處罰施工單位和監(jiān)理單位?如何防范“施工單位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隨意加水”?至今沒有任何報道??梢哉f,混凝土施工過程比生產過程更不可控、更不可追溯。而追責錯位、不能對癥下藥,恰恰就是我國建筑工程質量問題層出不窮的根源。

  即使最終證明混凝土材料有問題,那就應該首先重點調查混凝土供應商、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以及檢測機構,在交貨檢驗驗收環(huán)節(jié)上出了什么問題。總之事故調查要基于事實,基于邏輯,基于標準規(guī)范,要嚴謹、經得起推敲,要抓主要矛盾,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7、給混凝土供應商一個忠告

  在當前社會輿論下,在這個上游原材料質量劣化,下游施工行為不規(guī)范,兩頭不能得罪夾在中間背黑鍋、被誤解,處處充滿風險的“傷心混凝土”行業(yè)里,請混凝土供應商一定要學會自我保護,必須要提高技術人員的地位、數量與素質,加強原材料質量的檢驗與控制,提高混凝土的配制強度與富余系數,加強混凝土出廠檢驗與交貨檢驗,加強對施工過程的技術交底與取證,要充分考慮各種風險,切不可盲目降低成本而因小失大,一不小心成為替罪羊、犧牲品。

  8、對行業(yè)監(jiān)管的一個期望

  不可否認,全國混凝土行業(yè)魚龍混雜,良莠不分、偷工減料、假冒偽劣、劣幣驅除良幣現(xiàn)象嚴重。建筑施工層層分包,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過程監(jiān)管缺失,混凝土工人沒有經過任何專業(yè)技能培訓,普遍無證上崗。請主管部門加強對預拌混凝土企業(yè)和施工企業(yè)的資質動態(tài)審查,杜絕技術人員職稱證書掛靠現(xiàn)象,杜絕無資質攪拌站,避免資質審查走形式、走過場。加強每一批次混凝土交貨檢驗工作,確保交貨檢驗試塊的真實性以及檢驗數據的真實性(兩個真實性缺一不可,也是行業(yè)頑疾)。明確混凝土材料質量與結構質量的責任界定,加大對施工單位的追責,避免監(jiān)管錯位,讓混凝土企業(yè)與施工單位各負其職、各負其責。希望加強行業(yè)監(jiān)管的專業(yè)性、科學性、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改變全國混凝土行業(yè)亂象,真正提高全國建筑工程質量。

編輯:周程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lián)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1-01 1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