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上的他是誰?和海螺水泥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安徽公共頻道 · 2019-11-25 18:00 留言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身份有點特殊,論籍貫算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可自打十幾年前扎根江城蕪湖,身上就又多了一個“新安徽人”的標簽,但在很多時候他更愿意稱自己是一名“海螺人”,他是誰?和“海螺”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這里是海螺水泥瑯勃拉邦工廠的中央控制室,作為“海螺”布局老撾的開篇之作,瑯勃拉邦工廠采用了目前國際最前沿的自動化生產線,整個生產環(huán)節(jié)從礦山開采到余熱發(fā)電,五大系統(tǒng)數(shù)千套設備,每時每刻的運行狀況,都可以通過一臺小小的電腦屏幕一目了然。

  有了這樣一套千里眼、順風耳,就算是足不出戶也能對設備運行情況了如指掌,可作為分管裝備系統(tǒng)的第一責任人,在正式投產倒計時這個節(jié)骨眼上,唐耀如不敢有絲毫放松,現(xiàn)場巡查依然是他每天的“必修課“。

  數(shù)千項技術參數(shù),溫度、氣壓、速度、流量......這些跟產品質量密切相關的關鍵指標,都需要他逐一核實驗收,每天光是來回一趟少說也有上萬步,花上大半天的時間。

  

  用一個字來形容唐耀如的日常,那就是“忙”,來到老撾半年多了,沒休過一天假不說,活動半徑也基本上被圈在公司大院,為了確保項目能夠按期順利投產,唐耀如和他的同事們立下了“軍令狀”。

  海螺瑯勃拉邦工廠從規(guī)劃設計到設備安裝,前后歷時四年多,技術上的難題不說,單是這長達半年多的雨季,就足以讓人望“雨”興嘆,老撾工業(yè)基礎落后,全套4.2萬方的生產設備,小到一根螺絲釘都要從國內進口,運輸車隊需要盤旋數(shù)百公里的山路,才能輾轉來到這里。

  十月份之后,老撾的天氣由濕轉旱,干爽的氣候為加速施工創(chuàng)造了條件,一向就以“工作狂”著稱的唐耀如更是開啟了瘋狂的“白加黑“模式,每天早出晚歸連軸轉,身邊的同事們都看在眼里。

  跟時間賽跑,這是唐耀如和他的同事們在老撾工作的真實寫照,距離投產的日子越來越近,可記者在采訪中卻發(fā)現(xiàn),惜時如金的海螺人在爭分奪秒的同時,卻花費大把的時間走了一步看似懈怠的“閑棋”。

  磨刀不誤砍柴工,海螺拉邦工廠全員不過兩百多人,當?shù)卣衼淼男聠T工就超過了三分之二,除了“送出去”之外,海螺還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以老帶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按照專業(yè)分工不同,唐耀如把新員工化整為零分成九個班組,每個班組配備一到兩名中國師傅,面對面、手把手的開展“傳幫帶”。

  海螺瑯勃拉邦工廠正式投產后,140萬噸的年產量,將一舉占領老撾水泥建材市場的頭部資源,同時也將老撾的水泥制造水平帶到世界先進之列,面對即將到來的光榮與夢想,作為打造“學習型企業(yè)”倡議的發(fā)起人之一,唐耀如感受最深的卻是沉甸甸的責任和擔子。

編輯:余婷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lián)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fā)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2-03 03:41:33